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1篇
  免费   3921篇
  国内免费   5209篇
测绘学   1704篇
大气科学   3441篇
地球物理   4396篇
地质学   10532篇
海洋学   2625篇
天文学   611篇
综合类   1850篇
自然地理   259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1050篇
  2021年   1172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1117篇
  2018年   1271篇
  2017年   1073篇
  2016年   1170篇
  2015年   1032篇
  2014年   1240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296篇
  2011年   1296篇
  2010年   1297篇
  2009年   1167篇
  2008年   1130篇
  2007年   1010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786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534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470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6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构造与非构造作用角度出发,突出研究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断裂与岩溶的关系和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揭示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为岩溶发育提供岩溶作用进行的有利通道,非构造裂缝则可以加速溶蚀作用的进行,促进岩溶的发育;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牛庄洼陷沙河街组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阳  王建伟  赵密福  高侠 《地质科学》2008,43(4):712-726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发育有超压系统,这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超压系统现今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约束下数值模拟方法对牛庄洼陷超压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超压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牛庄洼陷在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的下亚段和中亚段存在着超压系统,最大压力系数可以达到1.8,最大剩余压力超过了20MPa。自沙三段上亚段沉积期开始,超压系统开始发育。到东营组沉积期末,超压系统经历了大约10Ma的泄压过程。自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期,超压系统再次迅速增压,逐渐接近现今发育状况。上覆地层沙三段上亚段高沉积速率导致了超压系统的形成和早期剩余压力的增加,而水热增压和烃类物质大量生成联合造成超压系统晚期迅速增压。超压系统演化规律揭示出在油气主要运移期研究区古异常流体压力的分布状况,这为进一步开展牛庄洼陷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以细一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夹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杂基为铁泥质和泥质(2%~10%).胶结物以方解石(3%~15%)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不含高岭石,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孔隙组合为残余原生粒问孔-溶蚀孔-微孔隙,占储集空间总量的(50~90)%,其次为构造缝-溶蚀孔,主要的孔隙类型为溶蚀孔和裂缝,总体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综合分析认为:阶段性的前陆构造逆冲推覆作用对沉积旋回性、水体盐度变化及物源区距离变化的控制至关重要;构造活跃期扇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差分选中-粗砂岩、近源快速堆积造成的高岩屑含量、干旱成湖导致的高碳酸盐胶结和早成岩期相对深埋-后期持续快速深埋压实作用,是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成因;而较优质储层足构造平缓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分选好的中-细砂岩、早期表生溶蚀及弱碳酸盐胶结作用、早期构造破裂的复合作用及其叠加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85.
中祁连东段什川杂岩基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祁连造山带被托菜南山-了高山构造带及宗务隆山-贵得构造带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及南祁连构造带。什川岩基位于中祁连构造带东部,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对二长花岗岩进行U-Pb单颗粒锆石微区LA-ICP-MS同位素测定,获得444.6Ma及414.3Ma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前者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后者代表构造热事件年龄。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W(SiO_2)=68.66%~80.77%,w(K_2O)/w(Na_2O)>1和A/CNK介于0.95~1.21间,总体为钾质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K、Th、Rb、Ba等),亏损HFSE元素(Ta、Nb、Y等);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多介于109.05×10~(-6)~322.66×10~(-6)),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REE/∑HREE介于7.92~31.68),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强Eu负异常(δEu=0.26~0.58)。岩石矿物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什川岩基为中上地壳泥砂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形成温度较低,为加厚地壳拆沉熔融成因。这为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6.
潮湿环境下古代土遗址的原位保护加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遗址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而土质文物是文物保护中最难保护的文物,所以古代土遗址的保护已在国际上被列为专门的保护项目,而处于潮湿环境下的古代土遗址保护的课题在文化遗产实物和遗迹就地保存和展示领域就更为迫切。浙江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史前文化, 塘山遗址位于良渚文化遗址的西北部,选择了PS(硅酸钾)、WD-10(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S(低聚甲氧基硅烷)、RTV(聚有机硅氧烷+硅酸乙酯)4种保护材料对塘山遗址进行了保护加固实验研究。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2个月,6个月,9个月)的结果都表明,RTV和WD-10防水性优于WD-S,WD-10和WD-S材料仅能作为防水材料,PS材料仅能作为加固材料使用,而RTV则具有较好的加固和防水效果,且加样量越大,强度提高越多。  相似文献   
87.
水库库岸滑坡涌浪的传播与爬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洋  殷坤龙 《岩土力学》2008,29(4):1031-1034
基于流体力学明渠非恒定流的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沿程水头损失理论,把滑坡涌浪衰减过程分为急剧衰减和缓慢衰减两个阶段来考虑,并认为急剧衰减阶段的涌浪的衰减符合指数衰减规律,缓慢衰减阶段符合明槽水流的沿程水头损失规律,结合初始涌浪高度对涌浪沿岸的传播高度及爬坡高度进行了计算。以新滩滑坡为例对涌浪的传播及爬坡高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滑坡涌浪衰减先快后慢以及传播3 km时的涌浪高度只有初始涌浪高度的30 %以及传播10 km时涌浪高度只有初始涌浪高度的13 %的规律。  相似文献   
88.
长春季节性冻土地区土体微观结构与水分迁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对长春—吉林公路某路段季节冻土的粒度成分、结构单元体成分、孔隙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从SEM图像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路段的土体,其微观颗粒——结构单元体、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粒内微小孔隙发育,土体尽管在粘粒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也表现出孔隙主要在1~2μm内分布,即毛细孔隙极发育,说明样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即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分迁移的通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89.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地段基覆界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坡坡体结构中,下伏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间接触界面(即基覆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边坡稳定性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边坡稳定性计算和边坡抗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著名的川藏公路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覆界面特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该路段河谷冰川地貌特征、2#滑坡后壁地下水渗水带特征和少量物探钻孔资料提出了新的基覆界面位置,即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界面位置在平均海拔2 325m,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帕隆藏布江河谷基岩出露处(海拔2 120m)。该新认识对2#滑坡工程整治设计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建议首先考虑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90.
天津地面沉降区土水比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地面沉降分布广,沉降速率大。本文针对当前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所遇到的勘查资料严重缺乏、禁采难以全面实现等难题,提出了土水比指标量。通过概念分析和对多年数据的分析,认为土水比可以检验地下水开采量数据的统计精度,指示地下水资源补给及土层释水条件,并表明沉降的严重程度,反映地下水资源的保障程度。建议在沉降防治工作中,以土水比作为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模型来制定压采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